性骚扰、侵犯用户隐私、不善待司机,2017年的uber宛如一出难看的八点档,企业形象跌落谷底,创办人卡拉尼克(travis kalanick)辞去首席执行官一职。
接任首席执行官一职的科斯洛沙希(dara khosrowshahi),一上任就宣布2019年要带领uber进行ipo(首次公开募股),而要达到这个目标,2018年就必须处理掉烧钱的业务、削减亏损,也就看到这周将东南亚业务出售给grab的结果。
回顾过去几年,这已经是uber第三起业务出售,究竟uber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?
补贴战太烧钱,uber亚洲市场逐渐瓦解
“补贴”正是过去几年uber大烧钱的关键。
时间回到2016年,uber在中国与滴滴出行打补贴大战,厮杀之惨烈,让uber在中国的年亏损达10亿美元,这经典的一战终究不堪亏损画下句点,uber以350亿美元将业务转让给滴滴出行,撤出中国市场,但仍持有滴滴17.5%的股权。
接着2017年在俄罗斯市场,同样是与当地企业yandex nv补贴战打不下去,宣布以37亿美元与yandex nv共同成立一家公司,并将这家公司的经营权交由yandex nv负责,虽然跟滴滴模式不太一样,但也等同uber退出俄罗斯市场。
东南亚也是同样的惨况,过去uber每年要付出2亿美元跟grab打补贴战,但熟悉东南亚文化的新加坡平台grab显然更得心应手,去年七月,更获得滴滴出行、软银投资25亿美元(约新台币763亿元),口袋有钱、再加上主场优势,grab几乎拿下东南亚叫车市场95%的大饼,本周再次循滴滴模式,将东南亚市场出售给grab。
uber自2009年成立以来,九年的时间补贴烧掉的钱高达107亿美元,这次撤出东南亚,是继中国后退出的第二大亚洲市场,目前仅剩台湾、日本、韩国还有残存的势力范围,日本手机叫车仍不是太盛行,因此还有冲刺潜力,但中国滴滴出行今年一月宣布进军台湾、日本软银与滴滴出行二月也宣布成立成立合资公司,进军日本叫车市场。
在中国有滴滴、东南亚有grab、日本有软银的情况下,uber在亚洲市场几乎被在地企业瓦解。
不敌东南亚本土势力,uber放弃苦战、专心ipo
着眼东南亚6亿5000万人口庞大市场,先前uber已经在东南亚投资7亿美元,但仍不敌新加坡的grab以及印尼的go-jek等本土势力。
go-jek先前已经获得google、腾讯、淡马锡控股的投资,目前估值约有40亿美元;grab除了前面提到获得25亿美元的投资,还与新加坡航空、印尼嘉鲁达印尼航空策略合作,抢食商旅往返旅客;去年下半年,grab 、 lyft 、 ola等竞争对手都获得大笔投资,眼看ipo在即,继续苦战运营数字会不好看,因此设立停损点,处理掉经营困难的市场换股份。
从财务数字来看,2017年uber年营收73.6亿美元,总计亏损44.6亿美元,如果再细看,第三季亏损15亿美元、第四季亏损11亿美元,情况似乎有慢慢好转的迹象,逐步朝ipo目标迈进。
全球叫车平台势力板块逐渐明朗
在痛失中国、东南亚市场,uber接连在亚洲吞下败仗,目前亚洲叫车市场主要有两大势力,滴滴出行以及软件银行(softbank)。
据传这次出售东南亚业务,是因软银不希望uber投入太多竞争成本。软银同时投资uber跟grab,而叫车平台平台又是特别市场,通常一个区域只会有一个独大的平台,当地人们习惯、信赖某一个平台,像是uber在印度陷入苦战,但软银却支持当地品牌ola对抗grab、uber这两个自己也有投资的品牌,这也是为什么软银(softbank)旗下视野基金(vision fund)曾劝告uber,应该要退出亏损严重的市场,将重心放在欧美、拉丁美洲、澳洲等主力战场。
uber前任首席执行官卡拉尼克(travis kalanick)的离开,也象征叫车平台疯狂大打补贴战的时间逐渐过去,全球叫车平台势力板块逐渐明朗化。 uber除了摆脱烧钱业务,朝ipo目标迈进,也正如同现任首席执行官柯霍斯洛夏西(dara khosrowshahi)所说的,要“发展全球最好的产品、服务和技术”创造未来的发展机会,也因此我们看到uber推出医疗接送服务、uber freight卡车,甚至还要打造飞行出租车,告别过去的失败与纷争,积极找寻下一个成长点。